(资料图)
■ 崔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让学生变聪明,不是靠补习课程或增加作业量,而是不断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是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增长知识的有效方法,而培养阅读习惯,首先是要培养阅读兴趣。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不喜欢读书时,家长首先要自我反思。如果家长每天看电视、玩手机,却要求孩子在旁边安心读书,这现实吗?在《中国诗词大会》中夺得桂冠的00后女孩武亦姝,后来考入清华大学。她的父亲每天下班后陪她一起看书、玩“飞花令”,分享读书心得,让她始终保持对文学的热情,最终把她培养成为一位出口成章的才女。除了父母的榜样作用,周围环境也非常重要。根据我个人和同事的经验,带孩子去书店、自习室或是图书馆读书,阅读数量和效率会比平时高好几倍。所以,家长在周末时可以多带孩子去有读书氛围的地方看书或参加读书交流活动。在家中给他准备一个书橱,摆满喜欢读的书籍,让他自己进行整理与装饰,这样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
对于小学生,不能进行填鸭式阅读教育。经典名著固然好,但并不适合低学段孩子,他无法理解里面的深刻含义以及文学价值,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教师和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阅读兴趣,不能揠苗助长。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先读绘本,很容易被精美的图画和简单易理解的文字吸引。到了三年级,有了一定阅读基础的学生可以读一读《安徒生童话》《稻草人》等,随着年龄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再读《童年》《鲁宾逊漂流记》等文学名著。这样循序渐进,才能使孩子的阅读兴趣保持长久不衰。另外,孩子的兴趣天生有所不同,不要强迫他读某一本书,多准备一些适合读的书籍,把选择权留给孩子,兴趣有了,阅读的良性循环也就开始了。
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是有多方面因素的,需要家长和教师为孩子做好榜样、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给孩子充足的阅读选择权,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相信经过耐心的陪伴和引导,我们只需静待花开。
(作者单位:莘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