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热点:古代文人谥号考之[文]:韩愈/白居易/王安石/朱熹
2023-03-22 07:10:51 哔哩哔哩

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物以稀为贵,谥号乃国之重器,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不能轻易与人。

文人谥号首字冠以“文”,何为“文”?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


(资料图片)

韩愈/白居易/王安石/朱熹/苏洵?

文正并非古代大臣的最高等级谥号。唐宋时期,还有比“文正”等级更高、更加珍稀的谥号,那就是单字“文”。从汉到宋,也只有五人得到了“文”字谥号:韩愈,白居易,杨亿,王安石,朱熹。

韩愈.历代圣贤半身像册.故宫南薰殿旧藏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谥文,世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与柳宗元是当时古文运动的推行者,合称“韩柳”。

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散文、诗,均有名。著作收录《昌黎先生集》。

八代: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

因“谏佛骨”被贬往潮州的路上,生病的爱女也因为不堪路途折磨而死,韩愈伤感不已,走到蓝关时,天上下起了大雪,这时遇到了侄孙韩湘(韩湘子的原型)韩愈有感而发写了一首诗: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白居易.历代圣贤半身像册.故宫南薰殿旧藏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十四年,以进士就试,擢甲科。很多人嫉妒说他浮华无形,说他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他还做赏花诗及新井诗,甚伤名教,遂被贬为江州司马。元和十四年召还京师,升主客郎中,与元稹同知制诰。

元和四年,作《新乐府》,宪宗说:“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理于朕,朕实难耐。”

因为积极做官进而积极作诗,进而导致得罪朝廷,被贬后事故圆滑不再做讽喻诗了。太和三年,称病东归。太和五年做河南尹。他曾在洛阳盖了别墅,有竹木池馆,有家伎樊素、蛮子能歌舞,有琴有书,有太湖之石,有华庭之鹤。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老死洛阳,享年75岁,赠尚书右仆射,谥号“文”,葬于洛阳香山。

更详尽的白居易、韩愈请翻阅旧文:中晚唐:从韩愈到贾岛

苏文公.晚笑堂竹庄画传.清.上官周

上官周的这一套画像里,都以官职或谥号来称谓,实在没有官职的称字不称名。如苏轼叫“苏文忠公”,颜真卿叫“颜文忠”,苏辙叫“苏文定公”,王安石叫“王文公”,王守仁叫“王文成”等。我看上官周管苏轼他老爹叫“苏文公”,就以为苏洵的谥号是“文”呢,但是查了百度和维基,都没有说到苏洵的谥号。因为苏洵基本没有在朝廷任过职,二十九岁高考落榜,然后四处游学不管孩子。四十七岁带俩儿子进京赶考,结果俩儿子都中了进士,他仍旧落榜,五十一岁时仁宗让他再去考试他说年纪大了不想再和小年轻们比了,然后经韩琦推荐得了个“校书郎”的微职,开始修史,五十八岁去世后的官位也是“父以子贵”,朝廷看苏轼哥俩的功劳给他们老爹赠了身后名,即太子太师,光禄寺丞。所以,苏洵没有谥号。

王安石盔帽像轴.明代摹本.江西省博物馆藏

图上方题为中书舍人苏轼撰《赠王安石太傅》敕书全文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实官至司空、尚书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镇南军节度使,封荆国公。身后追赠为太傅,谥文。世人称之为“王荆公”、“王文公”。

宋仁宗之后,谥法改革,一字谥与二字谥争论结束,之后除了极少数人是单字谥,其他的无论官职大小都是二字谥,这时反而就凸显出一字谥的珍贵了。1094年一心想要变法的宋哲宗亲政,立即启用支持新政的章惇执政,而章惇是王安石的铁杆支持者,这时王安石得以配享宗庙,赐给“文”的谥号。

朱熹.历代圣贤半身像册.故宫南薰殿旧藏

朱熹(1130-1200),字元晦,行五十二,小名沋郎,谥文,人称朱文公。徽州婺源人,生于福建尤溪。南宋理学家,程朱理学集大成者,后世尊称朱子。

朱熹家境贫穷但自幼聪颖,绍兴十八年(1148年)中进士,年仅十九岁,历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于建阳云谷结草堂名“晦庵”,在此讲学,宋理宗赐名“考亭书院”,故世称“考亭学派”。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承北宋周敦颐与二程学说,创立宋代研究哲理的学风,称为理学。有专家认为他确立了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宰相韩侂胄掌权后策划了“党禁”事件,监察御史沈继祖奏劾朱熹“十大罪状”,后来禁绝朱熹理学,贬谪以宗室赵汝愚为代表的大臣,史称“庆元党禁”,而朱熹就在血雨腥风的运动中去世,死后八年没有谥号。

后来,韩侂胄北伐失败被杀,庆元党禁结束,群臣讨论朱熹谥号,在“文正”或“文忠”之间摇摆不定,后来刘弥将朱熹提升到接续孔子绝学的地位,于是宋宁宗赐朱熹谥号为“文”,配享孔庙。

朱熹易系辞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朱熹善行草,尤善大字

宋仁宗之后的单字谥号者开始变得尊贵,比如王安石谥“文”、周敦颐谥“元”、程颢谥“纯”、程颐谥“正”、张栻谥“宣”、吕祖谦谥“成”等,他们基本上都配享了孔庙,其中王安石不仅配享孔庙,还配享了太庙。

由此可见,宋朝文臣第一等级的谥号无疑就是“文”,而非“文正”,朱熹死后得以享祀孔庙,是孔庙里面唯一的非孔子亲传弟子。

我们这几篇聊的都是文化人的谥号,其他的不涉及。但是这几天读渤海小吏的“三国”时,看到窃国大盗司马懿也是谥号“文贞”,咱们上一篇刚聊到,于是很感兴趣,就去考证了一下,附在这里。

晋书.宣帝纪.房玄龄等著.唐太宗文皇帝御撰

司马懿到底是没过去七十三这个坎儿,死后葬于首阳山,“殓以时服,不树不坟,不设冥器”,葬礼无比低调,但是唐太宗和房玄龄写《晋书》的时候说他“窃钟掩耳,以为人不闻”。

司马懿死后谥“文贞”,后改谥“文宣”。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文”字谥号还有文献、文简、文懿、文肃、文毅、文宪、文庄、文敬、文裕、文节、文义、文靖、文穆、文昭、文恪、文襄、文清、文修、文康、文洁、文敏、文达、文通、文介、文安、文烈、文和、文僖、文荣、文愍、文思… …

古代文人谥号考之[文忠]:颜真卿/欧阳修/苏轼/张居正/李鸿章/林则徐

古代文人谥号考之[文正]:范仲淹/司马光/方孝孺/曾国藩

古代文人谥号考之[文贞][文定][文成]:魏徵/张说/苏辙/胡安国/徐光启/刘伯温/王守仁

全文完,如果觉得写得不错,那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多谢阅读!

“转发就是最好的赞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