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原标题:电话亭里可以感受到公共服务的温度
杨维立
据近日央视报道,一段时间以来,上海机场火车站等公共场所的少量公用电话亭为游客市民提供限时免费拨打服务。目前,这一服务扩展至全市近3000台公用电话机上,为用户提供3分钟市内或国内免费通话。
街头电话亭曾是各城市的标配,随着手机普及,不少公用电话亭逐渐失去了实际作用,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此番上海对公用电话亭进行数字化升级,令其实用性与时俱进“迭代升级”,令人欣慰。据悉,这些公共电话亭不仅提供3分钟免费通话服务,还融合了一键叫车、免费充电等多种便民服务。
这些被改造后的公共电话亭,既点缀了街头风景,也为城市增添了温度。正如一些游客的体验:“刚下火车,手机没电了,想跟家人打个电话,这种免费电话挺方便”——帮有需要的人解燃眉之急、满足公众“不时之需”,让城市公共服务充满“人情味”。
当前,城市更新行动正在不少地方深入开展。回应公众诉求、顺应时代发展是城市更新的基本路径。在今年全国两会的“部长通道”上,住建部部长表示:“城市更新不仅要改造老的、旧的,补短板,还要有创新思维,用科技赋能城市更新。”从这个角度上说,上海对公共电话亭进行数字化升级,也是推进城市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举措之一。类似城市更新、基层治理的“小切口”,撬动公共服务“大提升”,这种探索值得点赞。
时下,不少城市都在积极推进公共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比如,北京在天坛公园、友谊医院、北京南站、三里屯等处开展公共电话亭“数字化、景观化、复合化”试点建设,具备信息导览、手机充电、5G微基站等功能。让公共服务更贴心、更周到,折射了城市治理更趋精细化、人性化,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为民情怀。
当然,每个城市的发展状况不同,面临的问题各异,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改什么”“怎么升级”需要因地制宜,但回应民声、惠民利民的方向是一致的。为此,首先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用更多有创意的点子优化规划设计;其次,要发扬绣花精神,多替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着想,积极查缺补漏。此外,还需加强、完善对相关设施的维护保养等,防止其“中看不中用”。
城市的温度藏在细节里。期待各地能够从细节做起,持续完善城市“硬件”建设和布局、优化“软件”管理,让“公用电话免费3分钟”之类的佳话再多一些,让城市越来越美丽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