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场街道,一扇“睦邻门”,打破新旧两个小区空间上的“围墙”和居民之间的“心墙”,解决了同一片街区居民互动往来和资源共享的堵点、痛点,成为以“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为指导的基层治理经典案例。
(资料图)
复旦大学江湾校区隔壁,湾谷科技园区凭借大学校区的知识溢出效应和城市独特的原生态自然环境,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以新一代生态商务总部型办公和国际科技产业集聚为特色的科技园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生态。
昨天,“高质量发展在申城”系列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举行杨浦专场。记者从会上获悉,杨浦今年将全力打造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最佳实践地,开展旧改基地收尾攻坚,稳步推进13.4万平方米旧住房成套改造;聚焦增强创新“四力”,推进杨浦创新发展再出发,目标到“十四五”末,全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以上,技术合同累计成交额达到500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年营收突破3000亿元,引进培育数字经济企业总量达到1万家,集聚和培育数字领军企业30家以上。
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六新”行动
发布会上,杨浦区委书记薛侃介绍,杨浦把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作为杨浦发展的指导思想,当前正积极策划和建设一批标杆性项目,加快升级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研究、交流、展示的平台和载体,更好宣传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现杨浦和上海建设人民城市的生动实践和重大成果。
据悉,杨浦正深入实施“点亮新域、美好新居、品质新景、焕活新筑、迭代新产、再造新业”的城市更新“六新”行动,年内启动凤南、东郸、内江大板房三个城市更新示范项目,全力推动13.4万平方米、4458户的旧住房改造。
杨浦还将提升公共服务品质,加快实施新一轮17项民心工程和55项民生实事项目;深入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全覆盖打造“生活圈”33个;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建立联勤联动、“多网合一”的城市运行大安全、大应急体系,开发更多便民惠民应用场景。
布局“1+2+3+4”创新产业体系
创新是引领杨浦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年上半年,杨浦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7%,增幅位居全市前列;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信息技术服务业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位居中心城区首位。
当前,杨浦正聚焦增强创新“四力”推动区域创新动能持续壮大。全过程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力方面,杨浦将与复旦大学共同谋划建设社会化开放式科技园“复旦未来谷”,并积极争取复旦AI for Science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在杨浦布局。
全方位提升创新产业竞争力方面,杨浦将构建以数字经济为一个核心主导,“智能+”“互联网+”为两个重点方向,在线新经济、智能制造、创意设计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蓬勃发展,科技服务、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绿色低碳四大新兴领域前瞻布局的“1+2+3+4”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
全要素激发创新生态生长力方面,杨浦将支持上海技术交易所做大做强,目前技交所已与超过30家高校院所签订成果托管协议,其中支持复旦大学围绕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长期使用权开展试点改革累计实现技术交易7.04亿元;推动科创人才工作、出入境、物品通关等方面创新举措先行先试,升级优化“杨浦人才服务一卡通”功能,加速创新人才集聚发展。
全领域彰显创新环境吸引力方面,杨浦将一手抓好“软环境”建设,深入实施区优化营商环境6.0版改革方案,落实好4方面、40项、共160条措施。另一手抓好“硬环境”建设,加快完善城区创新功能布局、建设环高校国际创新社区、塑造创新友好型公共空间,深入推进大学路“科创街区”建设,与高校联手打造更多“烟火气+书卷气、人文景+科技流、时尚风+国际范”的高品质工作生活空间。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