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困扰了李林子多年的企业互信问题,正有望通过区块链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助力得到解决。作为国内一家智能仓储企业的创始人,李林子尝试过寻求产业协作来应对重资产运营的挑战,但要培养起上下游企业的信任,“往往要花三、四年时间”。
在日前一场关于产业协作数字化的交流活动上,鲸仓创始人李林子分享了两个月前的一次合作。当时签署合作协议的三方分别是嘉里大通物流、鲸仓与蚂蚁链。根据合作协议,蚂蚁链会向鲸仓提供基于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的数字化协同平台,在链上同步接入仓储设备数据流、业务订单流、项目资金流,让上下游多个参与方共看一本可信的账。
6月13日,位于北京顺义区的鲸仓北京仓内,橙色的智能机器人在9米高的轨道上行进,为各平台618大促活动分拣快递包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摄“把我们这些与上下游企业合作的信息全部上链,相当于做一个‘公证’,意义在于降低信任的成本。”李林子举例说,基于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等特性,有意向的合作方可以看到可信的数据信息,包括仓储设备有没有因为故障发不出货,是否全额结款,上游投资设备者的回报如何等。
在蚂蚁集团数字科技事业群可信产业产品部总经理娄建勋看来,上链是降本增效的方法之一,源头可信数据有助于产业之间协作产生信任基础,进而提升数据资产的流转效率。
眼下,各平台618大促活动正在开展。鲸仓对接的下游大量电商企业只要完成智能仓的履约就能卖货,智能仓的运营也从重资产转向轻资产。
“设备流、订单流、资金流合一能够降低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扩大融资规模。”在李林子看来,这也是数据赋能的意义,让资金方把风控焦点从企业信用转移到资产价值,扩大科技资产的信用,进而赋能创新企业,“催生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服务于行业,最终让行业内的中小企业受益。”